重慶圖書館西北角的一間辦公室內,一名中年女性正趴在一張10多米長的辦公桌上,整理一些散碎的紙片。待記者走近,她用手指輕輕捻起一張千瘡百孔的紙片,笑著說:“給我?guī)滋鞎r間,我會讓你們看到它明艷如初的模樣!”
她是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古籍修復師許彤,在過去10多年里,許彤與她的同事們通過自身的努力,讓數部古籍重新煥發(fā)了光彩。
古籍修復歷史悠久
“一般而言,業(yè)內把出版時間在1912年之前的圖書都稱為古籍。古籍和人一樣,因為年歲增長或受保存條件限制,會有‘病痛’。修復它就是要按照‘病情’的輕重緩急,施以‘醫(yī)治’?!敝貞c圖書館館長任競介紹。
“古籍修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?!痹S彤介紹道,隨著技藝發(fā)展細化,古籍修復逐漸衍生出以京、津、魯為主的北派和以滬、蘇、揚、蜀為代表的南派,而重慶地區(qū)屬于蜀派分支。
抗戰(zhàn)時期,重慶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,南北兩種技藝也在重慶交流碰撞,讓重慶地區(qū)的古籍修復技藝形成了以南派為核心,兼容并蓄的特色。2018年,古籍修復技藝被評為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。
古籍修復要耐得住寂寞
作為古籍修復技藝的第三代傳人,許彤與古籍修復的結緣始于2007年。當時,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始實施,全國第一期古籍修復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,“從小就熱愛手工活”的許彤主動申請報了名,爭取到了重慶唯一一個名額。
多年的古籍修復經歷,讓許彤對這門技藝有著獨到的認識。在她看來,修復古籍要有一份匠心,要耐得住寂寞。“進行一次古籍修復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,包括制訂修復方案、打糨糊、拆書、揭書葉、書葉去污、配紙、溜書口、補書葉、托書葉、修書皮、壓平、折葉、蹾齊、錘平、壓實、釘紙捻、裝書皮、訂線、壓平、拍攝修復后的書影、填寫修復檔案等20多道工序,整個工作過程十分枯燥,磨練不出耐性,就很難踏實地把活干好?!?/p>
多種方式讓技藝延續(xù)
許彤介紹,自重慶圖書館成立古籍修復中心以來,許彤與她的同事們已累計修復明刻本《漢魏叢書》《大戴禮記》等各類善本古籍,以及各類碑帖拓片。
讓許彤欣慰的是,隨著國家對古籍修復的重視,參與古籍修復的人也越來越多。“比如,我就收了崔月婷和張明杰兩個徒弟。經過多年的學習,她們基本能獨當一面,獨立進行古籍修復。”許彤說,為讓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復,重慶圖書館還積極利用4.23世界讀書日、世界非遺日等節(jié)點,開展古籍進校園、進商圈、進社區(qū)等活動,在挖掘古籍修復人才的同時,讓這項古老的技藝得以延續(xù)。
原標題:絕活亮出來|古籍修復:讓殘卷重新煥發(fā)光彩
來源:重慶日報